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这个少年,就好似今日疯狂飙涨的港股中国碳中和(01372.HK)。
中国碳中和自5月9日录得64%的盘中涨幅后,股价持续异动:5月12日收盘价较前日上涨0.140港元至0.740港元,单日涨幅23.33%;5月15日,单日涨幅超42%,月内累计飙涨300%,期间单日成交额成交额放量至5680万港元形成强势量价共振。市场参与者关注到该公司近期在碳中和领域的业务布局动态,同时注意到其在技术研发和项目拓展方面披露的阶段性进展。
港股市场许多人都不禁错愕,沉寂了许久的碳中和突然迎来多日飙涨,公司股价呈现出明显的多头排列。这背后究竟凭的是什么?事实上,今日的爆发,在23年5月真灼财经的一篇原创报道早已显露端倪。
“一间上市公司的价值衡量,或发迹于时代和机遇深埋下的土壤(inorganic growth),或根植于长期而稳定的内在生长(organic growth)。不同行业的估值不同,大约是由其所处的时空边界和利润增速两个核心因素决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的利好政策催化了大量公司基本面的反转预期,数据两个字所包含的历史意义,俨然成为继碳中和和绿色经济之后,又一轮全面且意义深远的顶层战略设计。新的增长拐点似乎已经凸显:“碳中和+数智化”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中国碳中和(01372.HK)推出数字化双碳管控平台,手握百万吨优质碳资产站上“数智化+碳中和”这条赛道的最前端,相信中国碳中和的市盈率(PE)将会有较之前更大的改变。与启迪科技城达成合作,不断扩展“绿信链”生态将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端(net profit),从而对股价产生提振。此外,“双碳”,“建设数字中国”等政策风口将会作为放大器因子(amplification factor),加剧市盈率和利润端的变化,从而对估值产生显著的影响。”
如今,这颗当年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5月14日收市后,碳中和集团发出公告,「中碳绿信」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4个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正式将碳核查方法学系统实时上链至「绿信链」运行。标志着经「中碳绿信」完成的碳核数据,满足国家级核查标准,又可实现全流程可信存证。该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权属清晰,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动态监测能力,支撑企业和政府部门决策。这一标志性举措,为我国双碳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依据。集团旗下国家高新科技企业中碳绿信打造的绿信链是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组织协同、驱动价值共识、提炼数字资产的金融级可信协同网络平台,可实现全流程可信存证,该机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权属清晰。此次将碳核查方法学系统实时上链至“绿信链”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该数据链的正式成功上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集团在碳核算、碳交易、碳规划、碳咨询、碳账户、碳资产开发、碳资产托管、碳排放大数据分析及交易、ESG信息披露、绿色能源管理领域的业务能力,拓展了集团在双碳领域产品的商业应用场景,为集团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其他业务拓展奠定良好基础。数据安全保障发面,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碳核查数据不可篡改、权属清晰,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动态监测能力,有力地支撑了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决策。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还为公司在碳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助于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市场对碳中和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降低碳排放,还是政府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加强环境监管,都对碳核查、碳交易、碳咨询等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碳中和凭借其在技术和业务方面的优势,有望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中和相关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01372.HK)涉及多个领域。碳中和业务方面,积极探索碳核算、碳交易、碳规划、碳咨询、碳账户、碳资产开发、碳资产托管、碳排放大数据分析及交易、ESG资讯披露、绿色能源管理等碳中和相关业务。以碳资产开发为例,公司成功完成300多万吨的国际核证减排量收购,这些减排量进入国际碳信用资产交易平台后,成为公司持有的优质现货碳信用资产,具备全球流通性和广泛接受度,能够随时变现为公司盈利。
在2025年4月23日气候与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及法治原则,通过合作应对气候危机;深化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促进绿色技术流通与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公正转型,要求发达国家提供援助;各国须落实国家自主贡献行动纲领,中国将明确2035年气候目标,协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官宣「Ensemble」项目以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场发展,该项目最初聚焦于代币化存款;同年8月,推出Ensemble沙盒用于进一步研究和测试代币化应用,包括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的交收,其首阶段试验涵盖四大代币化资产用例主题:固定收益和投资基金、流动性管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贸易和供应链金融,目前已完成四大主题的八个代币化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蓬勃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正吸引国际资本布局。2023 年 11 月,加拿大金融科技创业家于香港设立 CoinstreetPRO (Global) Limited 亚洲总部,其旗下子公司高普科技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首家获发牌照的证券型代币发行(STO)服务商,该平台依托香港健全的监管制度、多元的投资者群体及连通内地与亚太的区位优势,为专业投资者提供碳信用证券化、碳远期合约等绿色资产代币化服务。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指出,香港已成为数码金融服务商拓展亚洲业务的理想据点,而高普创始人李尚信亦强调,香港在金融稳定、透明度及跨境资本流通方面的优势,为证券型代币业务提供了独特的融资渠道和合规土壤。
前不久,中国碳中和(01372.HK)公告,与高普科技金融(香港)有限公司的集团成员高尔街控股达成战略协同协议,双方将通过"技术基建+监管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构建绿色资产数字化创新引擎。合作框架包含三大战略纵深:基于CSpro证券型代币平台的合规性升级,双方将构建STO(证券型代币发行)合规发行框架,重点突破碳信用证券化、碳远期合约衍生品等创新工具;依托混合智能合约技术,实现碳资产确权、环境数据溯源与监管报告的自动化耦合;联动香港虚拟资产服务商(VASP)牌照体系,打造符合MAS/ESMA跨境监管标准的绿色资产流动性池。此次合作标志着环境金融科技进入"监管嵌入式创新"新阶段,通过将碳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与分布式账本技术深度互嵌,有望重塑跨境绿色资本流动范式,为ESG资管产品创设提供可编程的底层资产协议层。
当绿色代币化资产撞正合规春风,三年前深植于区块链与碳资产领域的技术布局的那颗子弹,如今正以「绿信链」为引,正中中国碳中和(01372.HK)的眉心,炸响估值重构的新战局。这场由技术合规框架与优质资产属性双重驱动的市场变革,或将触发香港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赛道的链式反应——在监管科技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耦合中,数字凭证技术重构碳资产定价逻辑,合规交易平台重塑价值流通范式,最终催化香港绿色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变革浪潮,这是绿色数字化资产的ChatGPT时刻,一场关于绿色价值的「范式革命」,正站在爆发前夜。
真灼财经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