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药明生物(02269.HK)仍交出了亮丽的2023年全年业绩,收益整体符合预期,预期未来在大市配合下,有望重拾动力,不宜看淡。
药明生物于3月底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总收入达17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6%,其中非新冠项目收入同比增长37.7%至165亿元;归母净利润达34.0亿元,同比下降23.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47.0亿元,同比下降4.6%。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由于中美紧张贸易关系,外部环境影响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公司据此预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5%至10%,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长8%至14%。但仍要留意的是,去年第四季迄今,公司的签单情况显著改善,今年业绩有望稳中有升。
根据公司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新增132个综合项目(含50个偶联药物),临床阶段则新增16个项目(含8个偶联药物)。若逐季度计,订单分别增加8、38、15及71个项目,明显可见去年第四季度在投融资回暖下,驱动了新增项目数强势反弹。事实上,公司的在手综合项目数从2022年同期588个增加至去年底的698个,创下年度
新增非新冠项目数的历史纪录,去年底商业化生产项目数从增至24个,同时新增9个「赢得分子」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项目,亦创下历史新高。
公司早前在业绩会上表示2024年截至3月24日再新增25个项目,其中按地区有12至13个为美国客户,按分子类型计,则约11个是偶联药物。这反映美国市场需求仍在,并不受到市场不明朗因素构成重大影响。据此,公司维持1月对2024年新增项目数110个的指引。
在手订单充足 未来业绩有保障
至2023年底,公司在手未完成的服务订单总额合共206亿美元,同比持平,中金公司测算2023年新增订单约25亿美元,而3年内未完成订单约38.5亿美元,同比增长6%。
相比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于2023年的收入增长更为强势,业务基本盘具有较强韧性。2023年收入按地区计,北美、欧洲、中国及其他地区收入分别为81亿、51亿、31亿及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5%、增长102%、减少16%及增长38% ,非新冠收入则分别同比增长20%、172%、减少1%及增长38%,中金公司认为欧洲地区强势增长表明药明生物品牌的全球认可度。
按阶段计,临床前、临床早期、临床III期及商业化收入则全面同比增长9.2%、12.7%、12.8%至54亿、36亿及77亿元,公司表示CRO及CDO业务订单周期较短且有全球布局,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CMO跟随分子项目黏性较高,但未来的CMO赢得分子项目可能稍有影响。2023年,公司CRO业务中的里程碑与研究服务收入合计8,700万美元,55个项目有低个位数的销售分成。
为更完善全球市场布局及分散地缘政治风险,药明生物将持续按计划推进海外产能布局。据悉,2023年公司的资本开支达41亿元,主要用于欧洲和美国产能扩建。公司指引2024年资本开支50亿元且在建产能如期推进。爱尔兰产能爬坡好于预期,公司预计2024年可实现盈亏平衡。中金公司预计德国1.2万升扩建、美国3.6万升新增产能,以及新加坡第一阶段6万升新增产能,将于2024至2026年陆续投产。
中金司维持药明生物「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23港元,较当前股价67%上行空间。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