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发文:“YU7现象”折射中国经济新预期
环球时报今日发文称,最近半个月来,“YU7现象”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公众话题。
根据第三方数据,YU7上市72小时内,小米汽车全国335家门店中,平均每店锁单800至900台,锁单率高达75%-80%。对于YU7现象背后的原因,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首先将它归因为中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中国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储蓄一定要转化为消费,才能给经济提供强大的动能。
用户愿意花这么高的支出来购买一个汽车产品,体现的是对未来的积极预期,不管是对于中国经济,还是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们有非常多有活力的、愿意参与经济活动的、对未来有着积极乐观向上期待的年轻人。他们相信,生活还是会越来越好的,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未来增长的一个基本的底气。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小米所处的制造业产业链上有成千上万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一个产业生态。以YU7的销量来算笔经济账:18小时锁单24万台小米YU7,意味着是近千亿工业增加值,这为供给侧改革带来极大机遇。“YU7现象”提供了一个供给侧改革在新时代的样本路径:不再是简单的去产能或降成本,而是用先进科技激发消费需求,进而以高质量生态反推供给侧系统性升级。
“YU7现象”发生在当下的中国,不仅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立下了一座里程碑,也成为世界深刻理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科技创新的驱动、超大规模市场的托举以及消费信心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正在构建中国经济的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