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ESG

核技术应用产业即将迎来万亿元“蓝海” 2030年左右整体规模或将翻一番

来源:昱萱 时间:2025-10-25 13:17:50

字号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述栋1015日在该协会主办的2025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透露,过去十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已接近9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预计今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核技术应用以核科学为基础,以核技术基础产业为支撑,广泛嵌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个行业应用场景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当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在不同层面开展核技术应用,涵盖工业、医疗、农业、社会安全、科研、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从守护人类健康的精准医疗,到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改良,再到驱动工业升级、环境治理、社会安全维护乃至深空探测,核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引擎,应用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助力工业生产绿色转型

曹述栋表示,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核技术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尤其在辐照加工、先进制造、废水处理等方向,核技术凭借高效、清洁的独特优势,有力助推工业生产绿色低碳转型,其中电子束处理废水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据了解,在能源领域,电子束处理废水技术已有实践。例如,光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切片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是污水处理的难点;动力电池回收产生的废水高盐分、高化学需氧量(COD)、含重金属,采用传统环保技术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高企。针对这些难题,国内校企联合研发的电子束特种废物处理技术已通过中试证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切片废水预处理阶段的可生化性,并在深度处理阶段解决高浓废水的处理难题,同时能有效去除动力电池回收产生废水中的COD和总磷。


此外,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还可应用于抗生素废水、菌渣等特殊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电线电缆、热缩材料、发泡材料、辐射固化、轮胎预硫化等环境治理领域。


瞄准目标加快部署

随着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万亿蓝海近在眼前,如何高质高效地撬动这个庞大的市场?


国家层面已有部署。202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十部委发布《核技术应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系统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锁定2026年,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的目标。今年912日颁布的《原子能法》,单独设置核技术应用专门章节,明确国家支持核技术在工业、农业、生物、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推进核技术造福社会与民生。


曹述栋指出,得益于政策和顶层法律的有力护航,各地积极依托区位优势,加速布局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其中,四川、浙江、甘肃等一批产业园区拔地而起,逐步形成集聚发展新格局。


针对未来发展前景,大会发布的《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预期,2030年左右,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整体规模将翻一番,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安全可靠、高效利用、均衡协调的核技术应用基础产业平台,产业链融合创新能力大幅增强,重点行业拓展应用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企业效益、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更加完善。


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特邀专家王毅韧指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当前仍存在产业化和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明显短板,未来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