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公司

SM03独特的双重机制,有望填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长期安全与多器官保护”的需求,成为“同类最佳”药物?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5-07-11 08:47:16

字号

2025710日,创新药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抗体发布,其全球首创新药SM03(舒西利单抗,Suciraslimab)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前研究取得突破性结果。

 

SM03作为靶向CD22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凭借“双通路精准调控+多器官保护效应”的独特优势,有望填补SLE治疗中“长期安全与多器官保护”的未满足需求,为全球患者提供疗效更佳更安全的全新治疗方案。

 

高速发展与扩容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市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意味着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健康组织和器官,引起炎症和损伤。

 

SLE可以影响身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常见受累部位包括:皮肤和黏膜(面颊部蝴蝶状皮疹)、关节(关节炎或关节痛是最常见症状之一)、肾病、贫血、头痛、癫痫、认知障碍、情绪变化、胸膜炎、心包炎、以及胸痛、呼吸困难等。且不同患者的症状差异极大,没有两个患者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全球SLE患者超过500万,单是中国患者规模就超过百万,且其中50%患者会进展为狼疮性肾炎(终末期肾病风险高)。然而现有的传统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存在显著局限,长期使用副作用大,疗效随时间衰减。

 

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SLE治疗和管理仍存在差距。CSTAR的数据显示,中国仅有0.76%SLE患者能够达到无药物治疗疾病完全缓解,而国际水平已从1982年的2.5%升至2019年的6%;此外,中国SLE患者队列中,仅2.47%能够达到药物治疗临床缓解,而国际上已从2014年的2.1%升至2019年的22.9%

 

与此同时,全球SLE的治疗药物市场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与扩容,而中国的潜在增速高于全球均值。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37年,全球SLE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63.7亿美元。中国作为SLE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接近110万,市场潜力巨大。现有重磅药物如贝利尤单抗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7亿美元,并预计将持续增长,这充分证明了SLE市场巨大的商业价值。

 

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和广谱免疫抑制剂,这些疗法类似“地毯式轰炸”,在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时,也无差别地压制了正常的免疫功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代谢紊乱等一系列副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为SLE带来了新的曙光。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等生物制剂的上市,标志着SLE治疗进入了精准时代。虽然这些药物都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都不能有效地根治或维持长期缓解。因此,通过创新疗法实现长期缓解乃至治愈,仍是SLE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未满足需求

 

由中国抗体(03681.HK)开发的舒西利单抗(Suciraslimab, SM03),凭借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和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成为SLE创新药赛道中备受瞩目的候选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理与现有的治疗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学特征是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的产生,它们针对DNARNA和与RNA结合的蛋白质,导致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的沉积、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释放和器官损伤。并且常伴有狼疮性肾炎(LN),LNSLE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导致肾脏炎症和功能受损。

 

B细胞是致病性抗核抗体的来源,因此靶向B细胞的疗法一直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研发的重要方向,并已催生多个获批药物。此外T细胞由于是驱动B细胞产生致病性抗体、以及直接参与组织炎症的核心,因此抑制过度活跃的T细胞反应,也是当前的主要疗法之一。

 

其中利妥昔单抗直接靶向B细胞上的受体CD20,导致CD20+B细胞凋亡。但是异常B细胞所产生的抗核抗体的长寿命浆细胞和浆母细胞上无CD20表达。而贝利尤单抗及泰它西普可通过阻断BLyS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止异常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但往往无法完全阻止所有B细胞分化。而关于LN的治疗,Synbiose研究表明,贝利尤单抗和利妥昔单抗在减少蛋白尿和改善肾组织病理方面的效果有限,且B细胞长期耗竭显著增加感染风险,有概率影响患者长期免疫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的改善方式包括CAR-T疗法以及双抗疗法等。其中,针对CD19靶点的CAR-T疗法有望达到深度清除致病性B细胞的效果,触发免疫“重置”,实现完全缓解疾病,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但其缺点是成本近乎“天价”:在美国每针平均30~50万美元,而中国则需百万人民币以上,患者的可及性非常低。

 

双抗疗法目前有CD3xCD20CD47xCD20两种。其中,前者引入T细胞高效清除变异的B细胞,而后者则激活巨噬细胞对变异B细胞的识别而将其消灭。两者都能够高效地清除致病B细胞,但前者会造成T细胞耗竭,损伤患者免疫系统;而后者有可能使正常B细胞数量减少,因而两者都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此外,由于CD47也会在部分红细胞与血小板表达,因此CD47疗法也会导致贫血的副作用。


image.png 

 

此外,目前所有单向影响BT细胞通路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对SLE引起的肾炎及蛋白尿等效果不佳原因在于狼疮性肾炎的致病机理中,免疫复合物处于核心地位。而不论是B细胞还是T细胞的靶向治疗都无法清除肾小球内业已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此外,肾脏存在独立于全身的免疫环路,导致B/T细胞靶向药物难以穿透肾脏组织并抑制局部炎症。

 

相比之下,SM03 作为一款以B细胞为中枢节点,其设计理念则旨在通过一个分子实体,同时干预两个关键致病轴,通过靶向调控该关键免疫枢纽进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及系统性自身免疫炎症的创新药物,有望打破传统治疗瓶颈,在安全性与疗效之间实现更优平衡,提升SLE尤其LN患者的治疗效果

 

舒西立单抗(SM03)治疗SLE原理与优势

 

SM03是一款靶向CD22的人源单克隆抗体。CD22B细胞表面的一个抑制性共受体,其功能在于防止B细胞的过度激活。

 

与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不同,SM03的核心机制并非清除B细胞,而是作为一种B细胞调节剂。它通过与CD22结合,改变其构象并招募抑制性分子,从而抑制B细胞的过度活化和自身抗体的产生。

 

这种非耗竭性的调节方式,在抑制致病性B细胞活性的同时,保留了B细胞的正常免疫监视功能,从而显著降低了严重感染的风险,并可能更好地保留患者对疫苗的应答能力。这构成了SM03相较于利妥昔单抗的“2.0”升级优势。

 

更为关键的是,SM03展现出了超越传统B细胞靶向药物的双重作用机制。

 

临床前研究显示,SM03 可对 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实现对 细胞的抑制;而 细胞(同时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能与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树突状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发生交叉对话,进而抑制其他免疫细胞功能。这一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SM03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动物的抗双链DNAanti-dsDNA)抗体水平显著下降,且无需诱导B细胞耗竭即达到与B细胞耗竭疗法药物利妥昔单抗相当的疗效。需特别强调的是:anti-dsDNA抗体作为SLE的核心致病性自身抗体,在约70%的患者中呈阳性;这些抗体通过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皮肤及关节等多器官,激活补体系统并招募炎症细胞浸润,直接加剧全身性组织损伤——尤其是驱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进程。

 

在改善肾脏终点方面,直接比较研究证实SM03对蛋白尿及肾脏组织病理损伤的逆转效果显著优于利妥昔单抗。这一突破性优势表明:SM03不仅有效降低致病性anti-dsDNA水平,更能通过精准调控B细胞与T细胞间的异常交叉互作,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及其介导的肾脏炎症级联反应,从而阻断了传统B细胞耗竭或增殖抑制类药物无法解决的肾脏损伤恶性循环。

 

SM03的独特机制在于其以非耗竭性方式重塑免疫稳态:通过纠正B细胞-T细胞病理性互作枢纽,选择性抑制T细胞异常活化与下游致炎信号;进而同步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以直接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最终显著缓解狼疮性肾炎(LN)相关的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此外,SM03已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卓越的长期安全性,患者耐受性良好,为慢性治疗提供了关键保障。

 

SM03凭借其独特的分子设计及作用机理,巧妙整合了双重协同治疗机制:既能通过非耗竭性免疫调节作用精准纠正B细胞功能异常,逆转其与T细胞的病理性互作,协同抑制B细胞过度活化及T细胞异常增殖与致炎因子分泌;又能通过调控B细胞-T细胞免疫枢纽,干预树突细胞、单核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级联,从而多维度抑制系统性自身免疫炎症——这种多靶点协同作用突破了现有B细胞靶向疗法(如利妥昔单抗)对终末器官损伤修复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机制,SM03在狼疮性肾炎(LN)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通过重塑多免疫细胞网络稳态,其改善蛋白尿及肾小球病理损伤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B细胞耗竭或增殖抑制类药物,为逆转不可逆性肾脏损伤提供了新策略。

 

image.png 

 

肾脏是SLE最常攻击的器官之一,约40%60%的患者会发展为狼疮性肾炎(LN),这是导致SLE患者死亡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在LN这一“硬骨头”面前,现有生物制剂的疗效普遍不尽如人意:利妥昔单抗对肾脏没有获益,而贝利尤单抗在LN中的疗效较弱。

 

在保护肾脏方面,SM03又成了那个潜在破局者。临床前研究证实,SM03不仅能有效减少蛋白尿——这是衡量肾脏损伤的关键指标,还能改善肾脏组织的病理学表现。独特的肾脏保护作用,使其在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有望填补LN治疗领域的巨大空白。

 

对于LN占优势的SLE患者且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亚群,以及对现有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贝利尤单抗)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患者,SM03的双重机制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治疗选择。

 

注:本报告所述研究结果摘录自持续进行的研究。详细的方法论、完整数据及分析将提交学术期刊发表。

 

广阔的商业化前景

 

对于SM03的独特原理与广泛的适应症,中国抗体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梁瑞安博士表示:"SM03有望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领域的全球首创且同类最优疗法。”

 

中国抗体聚焦 “免疫疾病创新疗法” 研发,以SM17SM03为核心构建多靶点、多适应症管线。全球首创新药SM17(靶向IL-25 受体),近期在特应性皮炎领域取得突破性临床研究进展,在快速起效和止痒上取得巨大竞争优势;SM03CD22单抗)除用于SLERA外,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在干燥综合征、类天疱疮等B细胞驱动疾病中潜力显着,未来可拓展至神经免疫领域(如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机制研究已发表)。凭借多个创新管线的组合,中国抗体已经逐渐形成“协同研发+全球化拓展”生态。

 

image.png 

 

进入2025年,全球创新药交易授权领域渐趋恢复往日的繁荣,国际医药大厂对于收购创新药授权的出价敢于提出更高的价格。面对一个需求巨大且仍在增长的全球SLE市场,SM03完全有潜力成为该领域的下一个重磅药物。

 

如果SM03在关键性临床试验中能成功验证其在LN治疗上的价值,不仅将为全球数百万SLE患者带来福音,也将为中国抗体制药开启一个全新的商业化篇章。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