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公司

泡沫?炒作?抑或市场对公司的认可?迈富时上市以来股价翻倍之我见

来源:小蒋 时间:2025-07-07 10:28:50

字号

自珍岛集团Marketingforce迈富时在香港市场上市以来,截至今日收盘价格为82.75港元,而最高价格见于上周三的88港元,这个价格距离IPO价格已经接近翻倍。

 

如此迅猛的涨势,在为投资人带来丰厚的收益同时,也引来不少质疑之声。总体上围绕着三大方面,第一是公司的PS估值偏高,第二是市场格局分散、竞争激烈,公司的优势并不明显;第三在于盈利前景不明朗化。

 

在当今时代,AI技术正处在深刻赋能千行百业的历史转折点,以旧式逻辑去看待上市公司以及股市,从而得出悲观的结论,这反而是一种有风险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

 

本文立足于发展的眼光,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展现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广阔潜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参考。

 

质疑1:估值太高

 

Marketingforce属于新股,尚处在为盈利阶段,估值模式应当采用对于科技初创企业普遍适用的PS(市销率)模型。

 

根据公司招股书信息,公司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2.32亿元人民币。(如下图)

 

1

 

而根据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SaaS营销及销售解决方案市场的增长速度在2022至2027年的复合增速为29.3%。(见下图)

 

2

 

由于公司是SaaS营销与销售解决方案市场的头部公司,因此增长率有望高于行业平均。但依然取29.3%的行业增速,则公司2024年的收入有望达到15.92亿人民币。按汇率换算,约等于17.13亿港元。

 

目前截至进入收盘,公司市值为194.6亿港元。按照17.13亿港元的forward收入去计算,PS是11.36倍。这个数字并不是目前市面上传言的14倍PS。

 

11.3倍PS是什么概念?

 

作为美国SaaS龙头企业Salesforce的PS,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PS为8倍左右,牛市时可以达到10倍甚至更高。而市场低迷时期在5倍左右。

 

考虑到美国SaaS市场的成熟性,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龙头公司Salesforce依然可以有8~10倍的PS。而对比之下,中国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成长空间巨大。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SaaS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头企业Marketingforce公司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丰富的产品线和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高速增长。因此,Marketingforce公司11倍左右的PS估值是合理的。

 

质疑2:竞争激烈,优势不明

 

市面上对Marketing Force公司的另一个质疑是竞争环境激烈,讲的是营销与销售SaaS解决方案这个市场。所列举的论据是市场高度分散,龙头公司的市占率仅为2.6%。

 

3

 

因此,结合前文提到的每年29.3%的复式增长率,以及头部公司市占率仅为2%左右的格局来看,目前中国销售与营销SaaS解决方案市场还处在相当早期的发展阶段。

 

如果参照已经比较成熟的美国营销与销售SaaS解决方案的市场格局来看,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在23%左右,第二道第五名公司的市占率集中在5~10%。

 

如此市场格局,并不存在all-or-nothing这种强垄断效应,例如GPU芯片的英伟达、代工的台积电、以及光刻机的ASML等等这些领域。但是,在营销SaaS这个市场中,未来的竞争与并购的驱动下,头部公司们的市场份额增长到10%上下,是大概率的情形。

 

现在,虽然Marketingforce相较行业第二和第三的优势比较微弱,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为目前营销SaaS行业的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和营收都会大幅增长。

 

虽然营销与销售SaaS在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新事物,但中国有着13亿人口,消费市场庞大。当投资者怀有一定信心,积极地去观察这个市场与其中的交易机会,将会捕捉到未来的无限前景与可能性。

 

 

质疑3:盈利前景

 

 

市面上对Marketingforce的第三项质疑是未来盈利前景。但根据招股书来看,公司的盈利前景还是可期的。

 

首先,公司的营收自2021年到2023年,累计增长幅度为40%,而公司毛利在对应期间里增长幅度为48%。说明服务成本的增速低于营收。这是规模效应开始出现的苗头。

 

此外,三费中,销售与分销开支在过去三年里增幅为15%,行政开支增长为18%,研发开支最多,为30%,但这三者增长速度都明显低于营收。说明公司的控本增效成果是显著的。

 

4

这些都还只是往期数据。

 

目前公司积极推进AI人工智能转型,未来会将更多的工作量用AI去消化。当然,这在初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研发投入,但随后爆发出来的AI降本效应会非常强大。

 

除了降本增效之外,AI赋能将在许多领域提升公司作为营销与销售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实力,也就是说,可以更好地赋能客户,形成粘性,增加商业价值。举例来讲,AI可以在客户识别、市场调研、策略生成等众多领域赋能客户。

 

具体来看,例如客户识别层面,Marketingforce的AI技术通过图计算、数据比对和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手段,为品牌提供强大的支持。通过One-ID系统,将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身份统一为超级ID。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清洗客户数据,还能精准识别客户信息,使企业能够锁定目标人群,并利用数据整合技术形成动态业务属性集成。使得企业不仅能够掌握用户的基本属性,还能基于动态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和服务。

 

5

 

在市场调研方面,Marketingforce利用信息抓取技术,从互联网多平台上收集相关数据,采用自有的Tforce模型,开展市场洞察和用户分析。

 

Tforce模型是一种专注于营销的大型数据模型,专门针对市场洞察和营销策略优化,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了解行业趋势、热点话题、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其他品牌的发展状况,做出更精准和有效的决策。

 

6

 

至于策略生成,Marketingforce迈富时不断进行A/B测试。例如,在一场营销活动中,Marketingforce迈富时会创建两种测试模型进行比对。根据每种模型的转化效果和实时动态结果,选择最优的执行方案。通过这种方式,Marketingforce迈富时确保了每次营销活动都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提高整体营销效率。

 7

 

结语

 

三年疫情对香港乃至中国经济至为深远的影响,莫过于对预期的改变。对于许多人来讲,在2019年如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和想法,到现在已经恍如隔世。曾经沧海难为水。

 

对于国家而言,被迫中断的产业结构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和商业的数字化转型,虽然在大众的视野中似乎已经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大量的企业与有志之士,仍然在这诸多领域上下求索。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国云计算、SaaS、甚至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先进制程芯片等行业,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正逐渐显现,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令人瞩目。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